今年以来,四会威整镇相继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第三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拥有奇石河国家4A级景区的威整镇如何走出因地制宜创建之路?
“1+N+X”*建引领促振兴
威整镇*委把*建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第一抓手,先后成立了“威整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和“中共威整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支部”,发挥基层*组织引领作用。
该镇持续推行“1+N+X”*建引领促振兴模式,其中,“1”是中共威整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支部,“N”是各个自然村,“X”是各农户。
威整镇以农旅协会为载体,通过*支部指导农旅协会、农旅协会带动自然村和农户的方式,进一步延伸了*组织和*员带民致富的路径,使农旅协会*支部成为发展特色农业、推广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
中共威整镇休闲农业与
农旅协会*支部坚持以*建引领人才共同培养,把优秀农户发展为*员,把*员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将*的先进性和组织优势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蓬勃动力。*组织成立以后,*员和农户都积极向*组织靠拢,现已吸收了3名正式*员,还有9名农户向*组织提出了入*申请。
农旅协会*支部和农旅协会不断引导农户进行农业产业转型,用好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策,帮助农户解决土地资源整合、资金申请等问题,定期邀请农技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成功建设多个现代化农业基地。同时对辖区内各景点进行研判,分析景点优势,挖掘其历史文化背景,依照景点特色进行改造升级,丰富其文化内涵,让游客既能惬意、愉快的欣赏景色,又能唤起精神共鸣。
威整
强基础融文化促发展
近年来,威整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乡村发展根基,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加快资源整合,推动农业转型,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新风貌。
为深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威整镇推动村内道路硬底化、“平安村口”建设,对高基村、大路村等村庄进行了整治提升,对圩镇进行了美化改造,引导农户积极打造“四小园”等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建成了白沙岗公园、奇石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漫水河南岸也新建了一条约米的休闲观光道路,镇容镇貌得到极大提升。目前,正加快建设威整文体广场,为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地。
威整镇通过家风家教传承示范点,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以优良家风带动民风乡风向上向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并充分发挥威整史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积极充实教育资源,挖掘教育内涵,丰富教育活动,强化社会服务,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威整村香印葡萄
特色产业培育促致富
田园风光和民俗文化一直是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威整镇将旅游景观与现代农业体验相结合,打造“以农为景”的特色,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创新农业产品,挖掘“一村一特色”,建成南龙村夜香花种植基地亩、大洲村无渣粉葛种植基地亩、威整村香印葡萄采摘园50亩、西坑村西瓜种植基地亩及香水百合观光园10亩等集生产、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业的发展。
威整镇整合威整史馆、大洲古村落、善庆里古村落等旅游景点,与奇石河国家4A级景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同时将景区景点与现代农业景观串联成线,开发具有威整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沿线精品民宿、特色美食等丰富业态,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大洲古村落。
据悉,威整镇年累计接待各地游客约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餐饮收入万元;共成立了24家农业合作社和3个家庭农场,年实现种植业产值达到万元,相较年增收万元,周围村民还可以到家庭农场上班,工作一天收入工资元,成为了“上班族”;农户每年土地流转、产业分红等收入万元。
威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该镇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让各村环境卫生有了实质性转变,美丽乡村形象大幅提升,真正意义上把原有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合到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中,提升了乡村旅游品质,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施亮
区永梅
施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