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秋是怎样的?不久前,炭步镇一幅幅金秋画面刷屏朋友圈。有的学生感叹道:“乡村变成金色的海洋”;有的家长说:“一株株饱满的谷穗充满成熟的喜悦”;还有人说:“花生叶长的绿油油”……美丽的乡村景象再次传播开来。
原来,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炭步镇社工服务站*建部,联合炭步镇村文一、文二两村*组织,开展“*建新潮流,农耕守初心”亲子体验活动,以*群共建+*员亲子+社区亲子的形式,通过传统农耕劳作体验,旨在警醒大家珍惜粮食,尊重劳动,忆苦思甜,重温初心,服务进一步密切*群关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农耕文化,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社工首先带领亲子们来到金灿灿的稻田边。刚来到田间,看到饱满的稻穗,孩子们都兴奋不久,在农作人员的指导下,纷纷戴上手套、草帽等,小心翼翼地走到田间,弯下腰,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握着稻杆,“唰唰唰”几下子就割起一把小小的稻穗。满挂着稻穗的稻子很快就堆满田埂,孩子们放下镰刀,来到传统的打禾机旁,手握稻杆,侧身将稻穗打谷桶里拍打,让谷粒脱落。
稻谷收割后,同学们又开始了拔花生,看到拔出来的成堆的花生,饱满而成熟,他们切身感受了语文课本中许地山那篇《落花生》的故事。在文岗村的农田里,可谓一片忙碌欢乐的丰收景象。
眼下正是芋头收获的时节。社工带领亲子们前往文岗芋头的种植基地,一探炭步文岗芋头的“秘密”,了解芋头的生长情况、学习芋头挑选等,只见一只只个头大大的芋头在农民伯伯娴熟的开挖技巧下展示在亲子眼前,大家尤为激动,迫不及待地与芋头合影起来。活动在*建引领下着力脱贫攻坚,参与活动的亲子自主积极向耕农认购芋头、花生,助力困难芋农耕农拓宽农作物销售渠道。
最后,社工组织亲子们来到花岭农湾,在天然的野外中,在原始的灶台上,从食材的准备、柴火和炭火的使用,亲手制作一顿自己的午餐,在烟火中感受浓浓的生活气息!另外,组织亲子用刚购买的文岗芋头烹饪了两道别具特色的菜品,腊香芋丝、芋头糖水,几位来穗亲子表示“芋头还能煲糖水,第一次听。”品尝过后,亲子纷纷感叹“文岗芋头果然又香又糯,买少了买少了!”在欢声笑语中渡过了一次快乐的亲子体验。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激动地表示,本次收割活动很有意义,孩子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农田,让孩子体验到了勤劳和辛苦的滋味,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一定要记录下来,让孩子记住今天,更懂得惜福。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活动,恰恰能给困境农户的生活带来许多可能性。
“七旬长者谭伯是文岗村的困难农户,平时靠低保救济生活,为帮补家庭生活开支,行动不便的他常年坚守田间劳作。田里种有特产文岗芋头、番薯、粉葛等农作物,每到成熟收割的季节,仅是靠亲戚、朋友帮忙售卖,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上述负责人透露,这次活动正是在谭伯的支持下开展起来,解决了收割难问题,也拓宽了销售渠道
据悉,接下来,炭步社工站将继续发挥*建引领服务的作用,积极探索“*群共建,城乡牵手,亲子参与”的合作模式,在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农耕文化的同时,解决困难农户采摘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切实为困难户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将与镇农产品特色村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业经济与社区人文的交融发展,并以此为切入口,积极探索社工站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苏赞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凤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