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气候多湿,人容易有湿气。尤其这个时候饮食要以健脾祛湿为主。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适宜平时体内湿偏重者,以及正常体质者春天湿气偏盛的保健。
祛湿食物
1.胡萝卜:下气补中,补肝益肺,健脾利湿。
2.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3.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5.金针菜(*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
6.*豆芽:清热生津,健脾利湿。
7.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8.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9.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10.莴苣:清热利尿,通乳。宜忌同金针莱。
11.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12.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3.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14.莜麦:味甘、性凉。作用: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证忌食。
15.玉米:味甘、性平。作用: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16.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17.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
18.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证、阴虚证忌食,不宜久煮。
祛湿汤
1.健脾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草10克,猪胰(猪横脷)克,清水适量。做法:淮山、土茯苓、溪*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2.和中化湿汤(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3.清热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土茯苓克,粉葛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适合去骨火,祛湿,清热毒。
4.鹌鹑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适合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5.横脷祛湿汤(2~3人分量)
材料:猪横脷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该汤不但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6.草龟祛湿汤(3~5人分量)
材料:草龟克,猪肉克,新鲜土茯苓克,红枣6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