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襄阳南路上的独栋3层小楼,夜色中一眼望去倒也影影绰绰。
这家餐馆叫阿根酒家,阿根这个名字透着浓浓的上海土著文化。上海人中叫阿根的很多,几乎每一个在弄堂里长大的上海人身边都会有小名叫作阿根的人。
不是因为从小住在附近的朋友带我去这家餐厅吃饭,我可能到现在还不会知道这家。这家餐厅真的超值好吃,但是一家严重被低估的本帮菜餐馆,它和同样以做上海弄堂菜闻名的春、玲珑、兰心和兰亭餐厅相比真是有点名不见经传。
餐厅内部的环境很像以前乍浦路火红时候的酒楼,不算小资,更谈不上奢华,标准海派弄堂石库门的风格路线。
冷盆点了话梅虾/39元。一盘虾的份量十足,虾只只个大且新鲜。虾脑肥腴,虾身肉质紧实细滑。如果你很喜欢吃糟炝类活腌的河/海鲜,那这道话梅虾是必点哦。
热菜高汤螺蛳/26元。上海人家常习惯吃红烧螺蛳的比较多,像这样白汤吊制的螺蛳倒不多见,家里也未必能够做得好。高汤螺蛳的奥秘自然是高汤了,雪雪白的汤头吃上去很像腌笃鲜,汤里面偶尔出现几块负责调味的咸肉味道非常抢镜。
都说清明螺赛过鹅,上海人的习惯吃螺蛳要在清明前。清明后的螺蛳因为要产籽,所以吃口大不如清明前。
阿根的这道高汤螺蛳,每一颗精挑细选后的螺蛳都很清鲜,没有吃到一颗有籽的螺蛳,螺蛳尾巴也被夹得干干净净。夏天的螺蛳能有这样的出品着实不易,背后负责洗配菜的厨工功不可没。
麻椒黑鱼/58元。鱼片非常鲜嫩,吃口也不会太辣,符合上海人吃不了太辣但又想吃点麻辣的口味期许。
清炒红米苋25/元。上海人喜欢吃红米苋甚于绿米苋,清炒米苋是道上海人家里夏天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绿叶蔬菜。但是会做菜的人一定知道,如何挑选一把吃口软糯的米苋是有讲究的。米苋下锅前的择菜、洗切等准备工作也决定了这道米苋最终是否好吃。
阿根出品的这道清炒红米苋吃口是软糯鲜美的,一盘米苋大都是叶子,伴有少量的嫩根茎同炒,米苋好吃就好吃在叶子。看得出这盘米苋在下锅前被精心伺候过了,我评价一家餐馆的好坏往往就看他们是否愿意在不起眼的细节上花功夫。
可以想见厨房里有一双上海妈妈的手,每天像对待给自己家人做菜一般来负责食材的洗配环节。美食文章里通常只会介绍厨师,这篇里我想夸赞下阿根酒家的洗配厨工,背后善待食材的用心我们能够吃得到呢^^
店里的德国慕尼黑鲜啤16元/杯
性价比堪称高的一顿地道上海菜,上面说了那么多优点,缺点总归还是有的。馋嘴牛蛙不建议点,牛蛙处理得不好,口感老且不入味。毕竟是上海菜的厨房,正宗的馋嘴牛蛙还是去川菜厨房间里吃比较好,这是由对待食材不同的处理手法和是否挥洒自如而决定的。话梅虾好吃过瘾,但是味精放得有点过,当晚到家口干尤甚。
图里那只手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蔡澜曾经写过篇关于味精的文章。文章里说道他的好友倪匡大叔非常爱吃味精,不止他爱吃,倪妈妈也非常爱吃味精。倪匡小时候家里做菜,会放很多的味精,而且吃了一点不会口干。倪匡大叔是上海人,所以在他心目中评判正宗上海菜的标准就是要放!味!精!的……
我真是佩服倪爷叔的体质,头一回听说居然有吃那么多味精不会口干的体质。我是不行,一吃味精就口干,身边很多朋友下厨做菜也不用味精,对这玩意儿敬谢不敏。
不吃味精,下厨也不用味精,那做菜时总归会觉得缺一点什么吧?于是,坊间有聪明人士发明出了味精的替代品香菇粉。菌菇里富含氨基酸和核苷酸类呈味物质,正是这些物质对鲜味的呈现起了很大的作用。
香菇粉的做法很简单,网上有很多方子。有烘焙的,也有直接粉碎的,大家可以自己查一查,看看比较喜欢和方便哪种做法。
这里来说说搅拌机加工的做法吧。
做香菇粉记得一定要用干香菇,越干越好,因为这样一来鲜味比较浓缩,二来晒干的香菇做粉容易保存不变质。干香菇买来后最好不要洗,用厨房用纸将香菇表面灰尘擦拭干净。
将香菇切成小块后,放入搅拌机打碎成粉末。如果觉得一次加工打碎不够细的话,可以重复多打几次。有个小秘诀告诉大家,香菇尤其是香菇脚丁会隐约有苦味。我们在做香菇粉的时候,可以加些冰糖和香菇粒一些放入搅拌机里打碎。冰糖选小颗的那种,打碎前用刀先一颗颗压碎后再入搅拌机打。做好的香菇粉放密封罐里常温贮存,可以存放蛮久的。
香菇是一些平价菌菇里呈鲜味最强的,当然如果有好的牛肝菌、鸡枞菌和松茸,只要你舍得完全也可以打碎做成菌菇粉的^^
本文为亲身消费体验,薇食记与商家没有任何利益关联·END·
如果喜欢这篇原创文章,
请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