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民间故事举人莫待的岗坪切粉情结
TUhjnbcbe - 2021/7/8 10:08:00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的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641378.html

据传,莫待从小就喜欢吃家人磨制的切粉,可谓情有独钟,百吃不厌。

莫待,怀集县岗坪镇睦渊村人,清朝雍正丙午年(年)科举举人。其自幼聪慧过人,甚得父母长辈宠爱,特别是他心灵手巧、任劳任怨的老奶奶,时常亲手为宝贝孙儿磨制、烹煮切粉。少年时期的莫待,偏是嗜食切粉,总会一边品尝美味的切粉,一边捧读《大学》《中庸》等经书。

岗坪切粉,历史悠久,是岗坪一带数十代农民手工制作的特色美食。据说,制作切粉在岗坪镇的睦渊、地灵等村尤为盛行,《莫氏族谱》有载:莫氏先祖自明洪武年间迁入睦渊村后,领粮三十余石,积德善耕,广置园庄。莫氏后裔世代勤耕细织,粮产丰收,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用自产的稻米磨制切粉,伴以青菜或肉类炒之,既可当饭又可当“餸”(菜)。岗坪切粉采用大米经过浸米、磨浆、蒸煮、出粉、晒粉(浆膜)、抹油、折叠、切丝(切粉)、再晒(粉丝)等十多道工序磨制而成。当地村民习惯在年节喜日拜祭祖先社庙祠堂之时,常备切粉,携与拜祭;婚嫁喜庆及探亲访友也多以切粉作为互赠礼品。

“奶奶,我要吃切粉。”这是莫待小时候总挂在嘴边的话语。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莫待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他一举成名后,其刻苦读书的趣事常常被村中人广为传颂。

一天深夜,莫待正孜孜不倦地吟诵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忽然听到家里的时钟发出“铛、铛、铛”的报时响声,莫待便随口嚷道:“奶奶,我要吃切粉!”正在酣睡的老奶奶被这熟悉的叫喊声惊醒了,对孙子宠爱有加的她手脚还算麻利地穿上外套,神速地摸黑窜进熟悉的厨房,半刻钟把一盅香喷喷的汤水切粉端到莫待的书桌前,莫待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吸溜着软滑薄韧的切粉,不一会就把这盅切粉连粉带汁都喝个清光,还咀嚼着粉条的嘴里甩出了一句:“奶奶,还有吗?”刚钻进被窝的奶奶,又爬了起来,再为孙子煮了一盅切粉。奶奶常对邻里说:“类似的经历不只一两次呀,孙子就是酷爱吃我亲手磨制、烹煮的切粉。不过没关系,他能刻苦念书,我再辛苦也不要紧的。”

年的一天,莫待准备前往桂林赴考,奶奶便早早起床煮了一大锅切粉,其中一半用粥镑盛着,让莫待带去在赶考的路途中食用,耐饱的切粉助莫待高中举人,成为村里第一个功成名就的读书人。后来,整个睦渊村的莫氏后裔便视切粉是助考的“灵丹”。的确,这里出产的切粉软滑薄韧、其质爽口、浓郁甜香、风味独特、耐饱,是受老少青睐的美食。

偶尔有邻里问莫顺奶奶,为什么他孙子那么喜欢吃切粉,是有什么磨制的秘法时,奶奶语重深长地回道:“没什么秘法,只是蒸得薄一点,烹煮的时候放上几粒葱花罢了。”也有人问莫待,为啥那么酷爱切粉时,莫待总是回以淡淡的一句:“美味哉!好吃也!”

是呀!恋一种食物,大抵是牵系着某种情结,在别的替代品身上没有,只有那种口感、芬芳、吃法、滋味,魅惑着人。岗坪切粉,莫非就是清代举人莫待的食物情结?

如今,岗坪切粉,已经成为了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的名优特产品,以当地出产的优质稻米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心加工制作而成,是老少咸宜的绿色美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举人莫待的岗坪切粉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