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
狮山
官窑
吴屋村
吴屋又名鹅村?
狮山镇官窑吴屋村原有不少的名字,其中最广为人知、历史最悠久莫过于吴屋和鹅村。
“吴屋”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鹅村”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该村会立名为鹅村?跟着官窑君一起往下看吧!
△民国时期地图中的吴屋村写为“吴溪”
△原书撰于明朝万历(年)的古书复印件中,已有记载吴屋。如图,虽然看出原版书已有一角损坏,但依稀辨别出红框内是写“吴屋”。
吴屋村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据《南海姓氏概况》介绍,南宋时吴氏祖先已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南海县。立村时只有吴氏,始祖吴必名、吴维全。又据《清:佛山南海吴氏图籍》,后来伍、李、利、曾四姓相继迁到此村,所以有“吴伍李利曾”一说法概括全村姓氏。其中伍氏人极少,现已改姓吴。另有传闻吴屋与始祖是吴必寿的兴贤村结为兄弟村,吴屋又有“聚贤”之名。
△年《广东省佛山市地名志》对吴屋的介绍。
村内景色宜人
吴屋村位于官窑西南方向,是官窑的最高点,西接永和村,北连永安村,东有吴屋村大道(吴屋路)连街禅炭公路。村内属丘陵地区,主要山岭有面前岗、崩岗、“东明”岗、打石岗等。
△吴屋村村貌(南海区地方志摄于年)吴屋村耕地面积约亩,其中旱地占亩,鱼塘占80亩。吴屋村靠近马鞍岗,沿村有一条山溪自东向西流,全村有鱼塘15口,水库3个(东风水库、雷公坑水库、马头石水库)。
△东风水库,图源南海档案史志△东风水库△雷公坑水库
△吴屋村雷公坑水库段于00年1月迎来大批美丽的“生态鸟”——白鹭驻足栖息。
水库鱼塘众多,所以该村自然环境优美,地下资源丰富。
特色农产品带动村经济
吴屋村厂企较少,四周被农田水库包围,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千亩农田的开垦得益于年,当时的“官窑镇“以该村为试点,实行“分包改投包”的股份合作制形式。全村三个经济社,开拓多亩水田,种植的品牌农产品有白萝卜、西瓜、粉葛,并在00年被授予“南海市萝卜品牌村”称号。春节时,村民用白萝卜切丝辅以腊肉、虾米、香菇、马蹄、粘米粉、糯米等食材做成特色食品萝卜糕。
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勤劳的吴屋村人靠着单车运输,骑了一趟又一趟地把农副产品运输到广州,再从广州运输到全国各地。从此吴屋村农产品打出品牌,享誉省港澳。
现存多座文脉建筑诉村史
除了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吴屋村多座建筑也历史悠久。在清光绪十六年(年),吴屋村村民便创办了私塾,于年改名为致用小学,年并入永和小学。由于该村与永和小学所在的鹧鸪坑村相隔较远,为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年在村内设立永和小学分校,年改为吴屋村小学,年并入永安小学。
吴屋村现存传统广府民居13座。保存较好的有李焯基祖屋,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向南,三间38两廊布局。花岗岩石门框,青砖清水墙,人字山墙,硬山顶,檀木大门,山墙盘头饰是以花鸟为主的灰塑。
东谷吴公祠为南海区不可移动文物,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年重修。头门前廊直身三步梁,木雕如意纹驼峰;花岗岩石方身柱。壁画、砖雕精美。现除作宗祠使用外,还是村*务会议室、经济社办公室、社务会议室、宴客摆酒场所。
甲昌书社,位于吴西经济社维新里前,建于清末民初。建筑形制与东谷吴公祠相似。相传当年吴屋村内中有恶人结社恃强凌弱,常有绑架勒索之事发生,导致村内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为保护村民,村内各姓有识之士共同商议,提出成立联群社,并修建私塾即甲昌书社,用于村中子弟读书及商议要事,现已废置。
以上就是吴屋村的有趣典故了,
想了解你所在的村居有趣历史吗?
欢迎在下方投票,
票数最高的官窑村居
将出现在下一期的
官窑君和你不见不散。
注:剩余6个村居不参与本次投票,各位街坊可在下方的往期推荐里查看。
往期推荐1.狮山官窑凤岗村挖出“凤凰蛋”,古老传说再度被唤醒.相传狮山镇大榄社区有一“神仙脚”,守护一方百姓安宁3.狮山官窑藏着个“珠三角最大孔子后裔村”,八成村民都是孔子后代4.狮山官窑发现一明朝“宝贝”,与七甫人有关?5.狮山官窑一村居使用无撇“潘”字多年,原来这个“错别字”大有来头???????????????????????????????????????????????????6.祠堂被称为“周百万”、凤凰岗变为鹧鸪坑......狮山官窑这条村不一般???????????????????????????????????????????????????
资料来源:《南海市官窑镇志》、《全粤村情》、东风水库文:念响新媒体苏咏欣声明:1、如需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