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认准真神茯苓类
TUhjnbcbe - 2021/2/8 20:46:00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一同学让代买了几次粉葛,每次我必反复确认是粉葛还是葛根(现在只有柴葛才能称葛根),这次不再啰嗦葛根和粉葛的事,而是要说说跟粉葛长得像的茯苓。记得高中时一次模拟考试的文言文《宋史·钱乙传》(推荐大家看看),文中谈到“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火烛其下,火灭处斸(zhú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先来看看市场吧。市场上的粉葛和茯苓,粉葛富粉性,同时纤维性比较明显,茯苓颗粒性,嚼之粘牙茯苓、茯神产地专营店01本草举要

《五十二病方》做“服零”,用于治疗“乾骚(瘙)”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中藏经》“五皮散”,为茯苓皮入药的首次记载。

《吴普本草》“茯苓……或生茂州大松根下”

《抱朴子》“老松余气结为茯苓,千年树脂化为琥珀”

《名医别录》“其有抱根者,名茯神”,首次对茯神的记载。

《肘后备急方》“治卒得惊邪恍惚方”等方剂中记载了茯神入药的使用。

《备急千金要方》“茯苓、芍药,补药须白者,泻药唯赤者”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松节散”为首次收载以茯神木入药的方剂。

《本草纲目》“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大如拳者,佩之令百*消灭,则神灵之气,亦可征矣”

通过以上本草考证,可知茯苓古代生长在老松下,古人认为茯苓为松之灵气与松根形成。并逐渐分化出茯苓皮、茯神、赤茯苓与白茯苓、茯神木等。

02来源划分

茯苓属木腐真菌,是由茯苓菌丝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寄生在已死松木上,不断分解松木(蔸)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中的营养,并将菌化后的多余物质积聚,迅速膨大,形成的营养贮藏器官与休眠器官即为菌核,小者如拳,大者可达数十斤,俗称松茯苓。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瘤状凸起,淡灰棕色或黑褐色,断面近外皮处淡棕色少数带粉红色,内部白色。

将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一般边料相对松泡,心料相对致密);削下来的黑色外皮,即为茯苓皮(有的外皮内没有明显的赤茯苓,第二次所去皮可做茯苓投料);茯苓皮层下的淡棕或带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现市场上将各种原因导致颜色深的茯苓做为赤茯苓);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片,即为茯神;把中间的松根劈成小块,或碾碎,即为茯神木。

玉林市场的鲜茯苓

部分茯苓菌核已经开裂

中有松根者可加工为茯神

在松根的一侧生长

03药材商品

先看看茯苓个子,再从外向里说说分成的各个商品。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

茯苓皮《药典》已单独收载,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现市场上的赤茯苓(并非均为靠近外皮的部分),多为淡棕色或带淡红色

靠近赤茯苓的内部颜色介于赤茯苓和白茯苓之间

赤茯苓和白茯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靠近中心部分的茯苓丁颜色白

靠近中心部分的茯苓丁,小粒

茯苓方片

出口美国的茯苓卷(孙宝惠老师课件照片)

茯苓不易煎煮,茯苓小碎块

茯苓碎粉

中间抱有松根者为茯神(左为正常茯神,右为生长过程中插根的茯神)

有的茯神松根较粗大,价格较便宜

有的茯苓长在松根的一侧

茯苓长在较粗大的松干一侧,图中可见茯苓附带的松树皮

茯神中间的松根为茯神木

茯神中间的茯神木(多不带皮)

04拓展链接

茯苓一般在三月份种植,同年八月采收。一般种植茯神选用容易被包裹的较细松根,种植茯苓选用较粗松干,茯苓长在较粗松干的一侧,一般不能形成包裹状态,个别能包裹松干的茯苓也不能称为茯神(茯神包裹的必须为松根)。

产地有时将茯苓在五月挖出,电钻打孔,插入松根,使其继续生长(时间长短存在差异),待采收时松根周围缝隙会被菌丝填充,一般所选用的松根较细,此种方式生产的茯神虽然为真茯苓菌丝包裹松根,但与正常生长形成的真茯神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市场中茯神主要存在三类:正常生长包裹松根的真茯神、包裹松干的茯苓充茯神(伪品)、生长过程中打孔插入松根的茯神(不提倡的生产方式,但不能称为伪品)。除此之外还有茯苓片打孔用胶封加木心或者茯苓粉与黏合剂混合夹数根木心后改刀的假茯神以及淀粉混重晶石类伪品,尚存在虫蛀和发霉的现象,嚼之粘牙比较重要。

生长过程中插松根所选用的较细材料(孙广振老师照片)生长过程中插松根所形成的茯神,木心周围多带有黑晕,不知是否为杂菌污染,此图插入松根后生长时间可能较短,松根周围未见明显菌丝浸入

有的可见茯苓菌丝填充打孔形成的痕迹,插入松根后生长时间可能较上图长,松根皮部内测可见菌丝浸入,但皮部仍完整(孙广振老师照片)

菌丝填充的痕迹,插入松根后生长时间较长,不仅松根周围被菌丝填充,而且可见菌丝浸入导致松根皮部破损撑裂,

茯苓虫蛀,可做兽药

左生右熟,熟丁因蒸过而质地细腻,此图的生丁样品较陈,不如新货色白(孙宝惠老师课件照片)

05本经药象

伏苓,味甘平。主胸肋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生山谷。

“茯”通“伏”,“伏于地下”之意,即茯苓生长之习性;“胸胁逆气”为肺、肝为主的气机上逆,上冲,亦取伏下之象;“忧恚”即忧愁和忿恨,“惊邪”即惊恐,恐惧,惶恐等病邪,“恐悸”即心惊跳,惧怕,皆心虚而神不守舍,茯苓沉伏寄生地下松根,本为营养贮藏与休眠器官,当能使心之藏神有功,中抱松根者藏神之力尤佳。

心下结痛,痰饮内停,结于胃脘,气机不顺,故见“心下结痛”病证,类于心下支结,“逆气”及“咳逆”不离痰饮。茯苓为好气性真菌,喜向阳、干燥、通风之处,寄主含水50%-60%,生茯苓处,常不生草及龟裂,且小雨后,地面干燥较快,茯苓丁药材久煎而不易透心,能与水抗可知。

“寒热烦满”由体虚受邪,使气血相搏而气逆,上乘于心胸,气机不宣,故令烦满,胸间气满急也。《伤寒》阴阳两虚之之烦躁,“茯苓四逆汤主之”实四逆加人参、茯苓,人参补阴阳而能建中强心,茯苓健脾安神尤能利湿,两药相合尚能益于脾胃气虚,水湿内停之“胃不和而卧不安”者。(陈慎吾用人参多以茯苓助渗透而速见功,惟亡血、失血者不佐茯苓)

“口焦舌干”此处并非津液不足所致,实乃津液不散,内结宿饮,津液不升,口焦舌干。茯苓有行散水气,水行气化,故口焦舌干可解,小便可利。

茯苓得长寿松之余气,营养贮藏器官,健脾祛湿安神,“久服安*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参考开始提到的《钱乙传》内容)。

茯苓皮性和气平,善利水消肿,以皮达皮,专行皮肤水湿,治皮肤水肿。

茯神:功能宁心安神,专于心虚之神不守舍,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症。

茯神木:具有平肝安神之功,用于健忘失眠、诸筋挛缩等。

感谢任亚岚师兄的专业指导,感谢孙宝惠老师课件参考和商家的耐心讲解,感谢孙广振老师和张建峰同事朋友的答疑解惑,感谢大家的支持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准真神茯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