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千百年的耕耘,孕育出桑基鱼塘的丰饶;家电业的蓬勃,成就出中国国首个“千亿大镇”。
这里,是顺德,古老与现代,相互交融。然而,这片土地最吸引世人的,美食是永远是最标志性的名片。
↓↓戳视频开启4K超高清揾食之旅↓↓
中华名小吃:鱼皮角
鱼皮角,顺德的传统小吃,不是饺子,胜似饺子。干蒸、煎焗、煮汤、火锅都适合。
恩哥,土生土长的容桂人,是顺德区凤城鱼皮角制作技艺的非遗传人,他也是家族里制作鱼皮角的第三代传了。
欣得食品董事长
区建恩
在恩哥看来,做鱼皮角最关键是选到好的鲮鱼。为什么要是鲮鱼?
因为作为顺德四大家鱼之一,鲮鱼生长在鱼塘的最底层,食物供给不如上层的鱼类,因此生长周期长,也使得鲮鱼肉的黏度和胶度最好,这是我做鱼皮角爽滑可口的关键所在。
1斤2两左右的鲮鱼。将鲮鱼剔骨,取出脊背肉,在案板上用刀刃来回快速轻刮出鱼肉。
鱼皮角想要久煮不烂,秘诀就在于角皮的制作。需要这层角“皮”它既薄如蝉翼,又吃起来有韧性,很考验厨师的技艺。
加入生粉搅拌,摔打至鱼肉起胶。再加入上等的面粉,搓均碾薄作皮。
然之后将瘦肉松、鱼肉、韭*、鲜笋、炒香的白芝麻等切丁拌均作馅。恩哥家的鱼皮角,还会加入鲜虾仁、大地鱼末、还有腊鸭肝,这样做出来的鱼皮角会更加甘香鲜味。
占里欣得食品有限公司
上世纪40年代,恩哥的外公陈永伦在大岗经营了一家酒楼,鱼皮角是其中一道特色菜品。恩哥的妈妈在家里排行老三,因为小时候很挑食,长得比较瘦小,家人就喊她为“奀三”。
外公为了让妈妈爱上鱼皮角,常常与厨师研究怎样让鱼皮角做得更好吃。慢慢地,恩哥的妈妈喜欢上了鱼皮角。后来恩哥的父亲还专门找外公学习鱼皮角的制作技术。
陈凤珍(左)区建恩九姨、顺德区凤城鱼皮角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陈凤仪(右)区建恩母亲、顺德区凤城鱼皮角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上世纪60-70年代,正是物资紧缺的时期,很多食材都是凭票供应,恩哥的父母常常会将钱和票都省起来。到了年底有了结余,一家人会做一顿鱼皮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做鱼皮角的场景是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恩哥也是在这个时候学会的鱼皮角,再加上父亲传授的制作技巧,十几岁时就能做出口味不错的鱼皮角。
过去顺德的鱼皮角都是现做现吃的。当年恩哥自己做酒楼的时候,有广州的客人吃过他的鱼皮角,觉得好吃,原来是大同酒家的,他们希望恩哥能做鱼皮角送出去广州。
但如何送到广州呢?所以当时,恩哥开始将制作好的鱼皮角,冰冻好再拿铁皮箱层层包裹好,让它能够多冻一段时间,再骑着摩托车往广州送货,当时的大同酒家、流花宾馆、东方宾馆、广东大厦宾馆、中国大酒店等等广州比较有名的酒楼都要恩哥送货。往广州路程大约2小时,每两日送一次,风雨不改。
后来有香港的老板教恩哥如何引进雪柜,做冷冻,年恩哥起了一家食品厂,开始机械化批量制作鱼皮角。后来,因为质量比较过硬,产品通过了美国HACCP认证,开始把鱼皮角卖到全世界。
占里欣得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