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季养生,很多家庭都会注重“冬季进补”,在寒冷的冬天煲上一锅热气腾腾、鲜美味浓的补汤。
一碗热汤下肚,浑身瞬间回暖。
譬如乌鸡汤、麻辣锅、羊肉炉、姜母鸭、药炖排骨等都可以帮助驱寒又能补身,改善手脚冰冷症状,但有些进补汤往往过于油腻或汤头属高普林,或中药材太燥热,吃多了容易上火。
想要吃得健康又补身,就要采用温补药材,搭配美味食材,这样的温补汤自己在家都是可以做出来的。
中医带你认识温补药材:
为帮助身体更有效御寒,平时要适当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以提供给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关于补汤的选材,首先是应选择适合温补的食材如羊肉、牛肉、鸡肉、蹄筋、排骨等等;
药补方面,汤里可以添加枸杞、当归、*芪、生地、茯苓、杜仲等中药材,补血补气,也为汤头增添风味。
根据多数人的体质情况,加上日常生活的特点,小延在此给大家归纳了一些常用补汤药材及其功效,方便大家正确的挑选适合的补汤良药噢~
普遍人群通用:“清补凉”系统中药
因为冬季依旧存在温燥的情况,因此,“清补凉”系统的药物从夏天延续到现在都可以用。“清补凉”是广东的一大特色,梁文能说,清补凉的材料并不统一,以清热下火、健脾祛湿、滋阴润肺为主。如百合、沙参、玉竹、莲子、西洋参、红参、菊花、枸杞子、元肉等。
其中,
百合、西洋参有滋阴作用;
红参、元肉、枸杞子有滋补作用;
沙参、玉竹有清火滋阴作用;
菊花可以清肝明目;
莲子可以补肾健脾。
一般家庭煲汤、煮凉茶、泡水食用,可根据需要取其中的3-4种即可。
熬夜上火人群:西洋参、胖大海、菊花
吃多热气的食物、熬夜过多、生活不规律等,都有可能引起上火。上火的人群也适合用清补凉。而针对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群,特别推荐补气养阴的西洋参、宣肺止咳的胖大海、清肝明目的菊花。
例如以元肉、枸杞子、菊花、胖大海、冰糖,几味中药一起泡水喝,对于熬夜过后虚火旺、喉咙发炎等问题效果较好。
以西洋参加石斛入茶或煲汤,对熬夜厉害者也有较好的作用,但体质虚寒的人则要少吃。
老年体弱人群:红枣、元肉、红参
比起年轻人以虚热体质的居多,老年人、体弱人群常常出现气虚、血虚。尤其到了冬天,这部分人群更要注重进补。红枣加元肉就是最适宜秋冬的补血养颜中药材,可用于煲汤,也可平常泡茶喝。
另外,还可以用红参、高丽参等补气、补血作用较好的名贵中药材。
温馨提醒:中药材不一定越贵越好,除了要适合自己,还要坚持长期食用才能改变体质,普通的、价格亲民的滋补类中药材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如果食用名贵药材,最好隔水炖、单炖食用,或者炖完再与其他药材的汤水混合,避免影响药物功效。
脾胃虚弱人群:山药、莲子、粉葛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虚不受补的人并不少见,此类的人群多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在日常的食疗中,也可以适当添加健脾养胃类的中药材。
山药补脾益肾的功能比较突出,性质平和,适合大多数人,山药排骨汤就是经典的健脾养胃药膳。
粉葛也是广东人常用的健脾药材,粉葛鲮鱼汤除了有健脾作用,还有一定降火功能,适合熬夜、脾胃不好的人群。
另外,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百合、莲子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
除了以上这些,下面这些滋补药材也不妨可以在冬季多吃或自选放入汤中,对于健身壮体大有好处!
枸杞:补肾益精
冬季是补肾的好季节,而枸杞是补肾佳品。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经,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对肾脏和肝脏都是宝。对于老年人,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枸杞最适合煮粥或煲汤,可将它和大枣、山药等搭配。
注意: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用量。
大枣:补中益气
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补品,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它富含铁元素,可促进血液循环,病后体弱、贫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适合用大枣调理身体。
注意:红枣虽好,但枣皮纤维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胀,建议适量食用。
当归:活血祛寒
当归性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当归是中医中的最常用药多用于煲汤,特别对贫血患者是最好的。还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
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有一款特别适合寒冷季节食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这款汤中当归有两个搭档,生姜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羊肉则性质温热,温中补虚,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来,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体质虚寒、容易长冻疮的人可在冬天将此汤作为药膳日常食用。
注意:当归虽适用范围广,但对火气大的人、湿气所致胃胀、腹胀以及长期腹泻者并不适合。身体壮实的人,若仅为保健,也不要随意食用当归过多,否则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芪:益气固表
冬日里,天气骤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之而来,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强体质。
*芪向来被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尤其内蒙古野生*芪,空穴多,其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尤其擅长补气,非常适合上述两类人服用。*芪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有助增强体质,缓解乏力,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芪可以与各种肉类搭配,例如*芪瘦肉汤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食用*芪时还可再添点其他配料,如气血两虚的人可加点红枣,想养肝、润肺的人可加少许枸杞,而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适量茯苓。
注意:有明显阴虚、郁热者,表现为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慎食。
芡实:健脾祛湿
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效。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
在苏东坡的养生专著《东坡养生篇》书籍当中,就强调吃芡实养生。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刚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
鲜芡实或干芡实泡水后可直接嚼服,也可将其和莲子、茯苓、山药一起煮成四神汤,具有养颜、健脾、清火、利湿、利尿、补肾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饮用。常熬夜、长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别适合饮四神汤来滋阴、固脾胃。
注意:芡实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则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鲜芡实去皮后冻在冰箱里,可增加保存时间。
愿把生活的锋芒熬成最温柔的浓汤——鹊仁堂中医诊所中医养生文化养心-1-19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