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乡人——95后新新农人、元宇宙里的原住民、元宇宙里的新农人、元宇宙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与其他新农人相比,元乡人都是95后的年轻人,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高涨,对乡村农业发展的眼界更加开阔,他们不仅能吃苦,而且善于在劳动中总结先进经验并加以利用,他们返乡投身于农业,给乡村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激情和技术,让农业的发展更加充满希望和未来。农参特开设“元乡人”栏目,专注于元乡人研究,一起探索未来农业品牌的发展路径。
曾经,农村是年轻人争相逃离的地方。总感觉外面的世界无限精彩,保守的家乡尽是无奈,远走他乡、不当农民,成为不少农村青年共同的选择。但是,随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已不再是旧日模样,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有眼见的年轻人,正在悄然上演现代版“凤还巢”。他们回到农村,过起了让无数城里人都羡慕的农村新生活。
立足本土文化创建书屋
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的左步村,是孙中山先生的祖居地。由于沿海临港,自清朝时当地就有大批村民远赴海外谋生,至今仍有不少村里人出海“淘金”。徐家杰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在徐家杰13岁那年,父母奔赴大洋彼岸,在智利的一家中餐馆赚钱。
高中毕业后,徐家杰跟随父母来到智利,在这里又学习生活了两年时间。徐父为了让儿子子承父业,让儿子也学着做饭,当一名厨师。但看着父亲整天泡在餐馆厨房里煎炒烹炸,起早贪黑,在一份份炒饭中积攒未来的希望。徐家杰感觉这份团圆很是陌生。
这里有中国炒饭、有太平洋的海风、有沙滩、有大海、有唐人街、有家人,但这里没有家乡的味道和感觉。每次隔着屏幕跟老友们视频聊天后,徐家杰总是充满着落寞和孤寂。
虽然智利当地风景优美,家庭收入也还可以,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终究难以适应。徐家杰握着炒勺,萌生了思乡之情:本来出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让生活条件变得好一些,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好,或许回国也能赚钱呢?
带着思乡之情和创业梦想,徐家杰回到了老家左步村,决定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看着原来老家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积极准备自己的家乡创业之路,但一开始,徐家杰还是比较迷茫的:自己到底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有一次,姑姑家上小学的女儿和同学在昏暗的楼道里坐着看书,等待家长来接。姑姑徐东好就担心灯光昏暗很容易影响视力,在跟侄子闲聊此事时,徐家杰在心疼之余突然想到:自己可以开个书屋,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建一所公益书屋的想法得到了姑姑的全力支持,从选地址、开荒,到建玻璃房、种树、做绿化……前后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座在绿树掩映下的玻璃书屋就建成了,它也为左步村的孩子们带来了课外阅读的快乐。
可持续发展打造新盈利点
这座清爽、干净、时尚的书屋终于正式“开张”了,读者们可以在屋内享受透过玻璃的温暖阳光,行人可以在外欣赏周围的良田美景。
这座书屋被徐家杰命名为:左步书屋。其中共计有多册藏书,其中大部分由徐家杰自己购入,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书籍种类繁多,能够满足孩子与成人的阅读需求。
虽然受到了周边孩子和住户们的喜爱,但是书屋的建成还是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从购书到基建维护,书屋的运营费用不菲,想要一直开下去还是要盈利的。只凭“情怀”,并非长久之计。
徐家杰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并没有想要放弃自己的这份事业,于是他拒绝了父亲叫他回去的建议,开始考虑盈利问题。
为了创造营收,徐家杰开始自学饮品制作,在书屋旁开了间水吧,为前来的游客和读者提供饮品服务,一开始,饮品收入还能支撑,但随着游客增加、草皮更换、绿植补充、书籍维护,饮品收入还是不足以支撑书屋的开销。
虽然徐家杰在游客和读者的往来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满足感,但盈利的压力还是时刻悬在他的心头。
不过,由于书屋的艺术性和创新性,吸引了大量的孩子前来,有的孩子甚至一来就看上一天书,在整个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很快便赢得了周边村民和住户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游客亲自体验过书屋,了解了书屋,书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为书屋后续的盈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南朗镇稻田音乐节在左步村举办,村子声名鹊起,文旅事业愈发红火,左步村逐渐成为“网红村”,而左步书屋则成了网红景点里的网红,打卡圣地中的圣地,“去玻璃书屋打卡”成了来游玩的时尚,从广州深圳远途而来的旅行车辆停满周边,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接待需求,徐家杰不得不充分利用户外空间,扩大业务范围,把天台、露台等场所也逐渐建立起来,让游客和读者们尽兴而归。
振兴乡村,重现诗和远方
在文旅带来的收益不断提升的同时,书屋也在不断优化,从88平方米扩大到占地多平方米,从最初只有2个人忙前跑后,增加到10个人共同打理,新的阅览室和餐厅被建立起来,以满足更多孩子和游客的需求。
很快,左步书屋和政府达成合作,新开的阅览室承接了南朗镇政府的“课堂”项目:下午4点半放学之后,村里的孩子可以到这里写作业,书屋会安排专人负责照顾管理。
之后,在深入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契机下,左步书屋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书屋不仅被纳入其中进行升级改造,还与中山其他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都大幅度提高。很多游客表示: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诗和远方”,透过玻璃看着远处的麦田,享受着和煦的阳光,旁边还有美食饮品提供,在这里读上一天的书,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学生时代!
如今,这几间坐落于乡村稻田美景中的玻璃房子,逐渐成为了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许多乡村振兴的经验交流分享会也选择在这里举办,不少艺术家来村里采风,左步书屋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文化美景圣地,村里的孩子不仅可以在这里享受阅读,村里的农民忙了一天农活之后,归来时也可以在这里歇脚,顺便读一会书。
短短两年间,徐家杰的玻璃书屋已经吸引带动了周边很多乡村产业的发展,徐家杰的同学、隔壁村的年轻人也都纷纷加入其中,各自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00后”青年罗嘉豪,曾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他就和姐姐一起回到村里,在关帝庙旁的大樟树下开办了“大树咖啡馆”。以村里的建筑、风景为元素设计了一些文创产品。并在经营店铺之余,为村里设计宣传画册、吉祥物,以扩大家乡的知名度。
“我们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孩子,大家的理念一致,希望发展的同时保持乡村美丽。”徐家杰说。
由网红效应带来的文旅资源发展,带动着整个村子的产业振兴,就在音乐节期间,一位村民一天能卖出了几百份煲仔饭,还有村民在免费摊位上展示销售稻米、番薯、粉葛、鸡蛋、菜干、甘蔗等农特产品,一个摊位一天就能增收数千元。
徐家杰表示:村里计划成立一家文旅公司,利用家乡的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抱团取暖”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目前书屋每月的营业额在七八万左右,最高的时候,营业额能超过了15万。同时徐家杰在宅基地上修建起了民宿,准备开展民宿业务,作为营收辅助。
左步村党支部书记林庆标说:“年轻人是我们的希望。”现在提起徐家杰,村里人都竖大拇指。
休闲旅游增强了左步村的发展后劲。“有文化、有眼光的年轻人成为了乡村振兴主力军。”南朗镇左步村有关负责人说,年轻人回到家乡干事创业,让农村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参考资料:
[1]新华社:海归小伙为小村带来“诗和远方”
[2]瞭望:玻璃书屋启示录:诗和田野不在远方
[3]中山日报:“最美书屋”一周岁!徐家杰:我为中山小康样本加分
[4]人民日报海外版:田野中的玻璃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