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浈江、武江两区部分区域
实施临时性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
市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什么?
今日
记者再赴市辖三区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区
记录了疫情防控一线让人难忘的时刻
“白盔甲”背后的名字
穿上白色防护服,大部分“大白”都会在背后写上自己的名字。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抗疫故事。今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其中数名“白衣盔甲”,聆听他们的故事。
医务人员正相互在防护服上写上身份信息。钟政宽摄
9时30分,浈江区莲花北路72号林语阳光小区前,党员志愿者有序转运生活物资,居民积极配合等待医护人员采集核酸样本,相比7日当天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区后手足无措的的场景,当地居民多了几分从容淡定。
小区核酸采样工作10时许开始,奔赴重点区域防控的医护人员早已在小区外提前做好采样管贴标、采样物资分装、采样人员分组对接等工作,换上防护服后的他们,即将再一次扛起沉甸甸的责任。
“三中吴仙草”“执信幼陈滢”“花实(浈江区花坪实验学校)李香兰”......这群来自教育系统的医务人员,正相互用油性笔在防护服背后写上单位信息和名字。
防护服上写有单位信息和个人名字。钟政宽摄
谈及他们在“大白”背后写上身份信息的缘由,其中一位医护人员透露,由于穿上防护服后大家相互无法辨认,写名字是为了方便识别,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居民看有标明身份“大白”,可在求助时直接呼叫名字,使疫情下的工作沟通得更畅通、更便捷。
“大约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小区所有核酸采样工作,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短暂交流后,这群身穿白色盔甲的“战士”迈着步伐踏上“战场”,尽管连续多日的奋战他们早已疲惫不堪,但这群无法辨认脸庞的“白衣盔甲”,其清澈且坚毅的眼神透露着一股定能战胜疫情的信念。
“小身躯”有大能量
今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武江区粤海花园小区门前,就看见一个瘦小的身躯在志愿者之中来回穿行,右脚好像还有些不便,上前了解后才知道,她就是沙洲社区的党委书记邹柔娣。
“邹书记的脚患有骨质增生,前段时间做了十几天的理疗,现在走起路来还会刺痛,但她在一线连续坚守了3天,所有的脏活累活她是一件都不落。”一旁的志愿者告诉记者。
粤海花园小区门口。冯兆宇摄
据邹柔娣回忆,8日下午,社区接到防疫部门通知,要将小区内高风险区楼栋的95名住户转运至定点酒店进行隔离,在一对一通知住户后,当天晚上8:00左右就开始让住户们下楼准备。因为前期的思想沟通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他们都明白转运隔离不仅是为了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更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因而住户们情绪上并没有太大的波动,都积极配合。
金福园小学门前路口,工作人员查验通行证及核酸阴性证明。冯兆宇摄
由于这些住户都是第一次穿防护服,志愿者人手有限,还要逐一指导帮助他们穿好,时间上就有所耽搁,其中几位住户有些烦躁,邹柔娣赶紧带着志愿者上前安抚他们的情绪,确保了转运工作的及时、顺畅。“凌晨3点左右,他们终于抵达隔离酒店,我们才稍微放下心,就有住户在群里反馈说房间里没有食物,我们一看到信息就赶紧帮他们联系协调,务必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说着,她的眼中泛起了泪花,眼神里饱含一线抗疫的辛酸不易和对同事们无私无畏付出的感激。
采访过程中,邹柔娣的手机一直没安静下来,不是信息就是电话,刚聊没几句,她又转身投入到工作当中,那个身影很瘦小,却显得如此坚毅而强大……
居民“菜篮子”“肉盘子”充足
“买了红萝卜和猪骨头煲汤,还买了饼干和洗发水。”白土镇下乡村居民向记者展示刚购买的食品。今日,白土镇防疫工作踏入第6日,中、高风险区域内余名居民的“柴米油盐”供应充足。
白土镇居民在交接区取物资。张伟杰摄
“各位村民请排好队,间隔一米,不要急,物资充足。”在白土镇下乡村的和美超市门前,身穿防护服、手拿扩音喇叭的和美超市老板潘文浩正向错峰前来超市采购物资的村民喊话引导。潘文浩告诉记者,4日那天,疫情一来,商超保供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征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同意后,潘文浩夫妻决定正常营业。在接受防疫相关培训后,身穿防护服、手持扩音喇叭的夫妻俩就上岗了,不断喊话,稳定村民情绪,引导村民采购生活物资。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衣服湿了一套又一套。看到村民能够买到日常所需,潘文浩说道“有我们在,放心吧!”
白土镇便民服务点。张伟杰摄
记者在曲江区工信局了解到,白土镇中低风险区域内设置了3个便民服务点,其中中风险区域内增设2个,低风险临时管控区设立1个临时便民服务点。为确保中、高风险区域居民的“菜篮子”“肉盘子”充足,曲江区工信局10月5日至10月8日紧急调运蔬菜食品包份,肉类食品包份,姜蒜食品包份,大米公斤,粉葛面90箱、食用油90桶(5L/桶)给居民选购。该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蔬菜食品包,里面包括胡萝卜、小白菜和黄瓜,售价为10元。该工作人员表示,每日工信局工作人员都在现场调配生活物资,收集中、高风险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全力保障居民的“菜篮子”“肉盘子”。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钟政宽杜海涛张伟杰
原标题:《记“疫”:韶关中、高风险区的一些人、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