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药食两用的天下第一补品铁棍怀山药
TUhjnbcbe - 2025/5/17 20:39:00

药食两用的天下第一补品——垆土铁棍怀山药

道地铁棍山药出自垆土,补肺、补脾、补肾,补五劳七伤,补诸虚百损…

好山药源自垆土山药,蒸好之后,农民土话叫“面”,文化人叫“糯”,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地道铁棍山药出自垆土,补肺、补脾、补肾,补五劳七伤,补诸虚百损……

地道的山药出自河南焦作,名叫铁棍山药,铁棍山药源自垆土,这种山药的口感是“面”、“糯”,蒸炖之后有淡淡的清香。山药是一味大药一一一味大补药,能补脾肺肾,张仲景的薯蓣丸就用山药(薯蓣)做主药,民国大医张锡纯最会用山药,用得出神入化。又因为这么好的药不是药,是食品中的高级品,比任何补药都稳妥,都平和,无论是炖还是蒸,还是蒸熟捣成泥做成丸加点糖入油锅炸成丸,抑或是做成口感十分的山药饼,都是绝对的美味美食。所以,深谙养生之道的人几乎都把山药作为首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养生保健趁年轻,延缓衰老有可能。一年一度的山药又到了收获季节,品质还是一如既往地好,服务还是那么周到。

在所有中草药中,妇孺皆知、老少皆知的药物有两种,一种是红火焰般的枸杞,一种是洁白如玉的山药。

十年前,去河南焦作采访,当地领导说,他们这里出产的药材非常有名。其中,山药最地道,也是最好的,因为生长山药的土质叫垆土。并用一个《受不了》的俗段子,描述了山药的不凡功效。

我对山药特别有情结,小时候父亲在院子里也栽种过,曲曲弯弯的钻进泥土里有五六尺深,冬天了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挖出来,蒸熟了蘸着白糖吃,特别美味。

不同地域的人说话声音都不一样,不同地域生长的植物也有区别。当第一次吃到垆土铁棍山药的时候,才知道原先自己吃的山药不过是徒有其名而已,垆土山药蒸好之后,农民土话叫“面”,文化人叫“糯”,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山药能成为食物和药物中的双料“网红”,是因为它的“土性”,补脾土是它的第一擅长,还能补肺,还能补肾。所有慢性病不都是与脾胃虚弱有关吗?在所有的食物中,所有的药物中,唯有山药补脾胃最为稳妥。

男人可以吃,女人可以吃,老人可以吃,小孩可以吃。脾胃好的吃了是强壮剂,脾胃差的吃了是补益剂。

现在的人脾胃好的有几个,一会冷饮,一会热烫,好多年纪轻轻就把脾胃搞得羸弱不堪。吃热的难受,吃凉的又痛,手脚冰凉,大便溏泄,健脾药吃了无数,体质不见改善。而且,药品那么贵,吃多了还有副作用。药补不如食补,山药成了补脾胃的第一选择。

山药市场,这些年来,一直是全线飘红。不就是因为吃了它,他好我也好嘛!

很多网友想买正宗的上好山药,补益身体,又怕不真,让我把山药全面地写一写。本人也早就有这个打算,却一直不敢贸然动笔,因为好多高手已经抢先下笔。鉴于这种情况,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当年李白登黄鹤楼诗兴大发正准备题诗留念,猛然抬头看到崔颢题写的《黄鹤楼》诗时,便打消了念头,只留下了六个字:李白到此一游。所以,因为“前人之述备矣”,你再去写山药,难免画蛇添足。

不过,看着山药名声越来越高,人见人爱的热火势头,又觉得手有点痒,不写上几笔,似乎对不住这味被历代本草夸上天的仙药。因此,即便是会被指狗尾续貂也在所不辞,万一诸多前文挂万漏一,让我给捡着呢?

山药,本来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和土豆、番薯、芋艿内涵差不多的黏滑食物,偏偏名字要加上一个“药”字,这就不一样了,好像戴上了乌纱帽,权力就大了。亦食亦药,食疗药疗兼备,这样的药物有一些,然而,像山药一样深入人心的寥寥无几。是食品只能填肚子,或增加补养;是药物,则能治病救人。山药,其功亦大矣。

我看山药,发现一个少有人说的优点,那就是被铲断的截面,只会变黑变硬却不腐烂,本身长的像黑斑的地方也只是一块硬痂。红薯和土豆就没有这个抗腐烂的特性。足知山药具常药所不具有之异禀,他药所没有之抗腐蚀之功效。

山药几乎各地都有种植,市集上也能见到三两种,有的粗如臂膀,截面粗糙,有类似纤维一样的“白筋”凸出;有的一二尺长,拇指粗细,被称作“菜山药”,毫无药用价值;有的笔直修长苗条,两三尺长,据说皆因是种植有方,强制成型;有的长不是很长,短不是很短,也不是很直,通体粗细不一,弯曲不平,虽其貌不扬,但有内秀,锅蒸之后,硬棒棒,一咬之后,软糯香,这才是铁棍山药应有的品质。

山药还有一个特性,这个特性有点像葛根。葛根的蔓可以伸展数十丈,可以抱树攀爬上百米,占尽风和月,其藤坚韧如绳索,如人体经络中的经;山药的蔓没有葛藤那么长、那么坚韧,却如人体经络中的络,缠缠绵绵,大力伸展,饱吸阳光雨露。

葛根分柴葛与粉葛,粉葛富含淀粉,状如薯而形坚。山药纤长而质脆多汁液。它们都是根扎地下深处,汲取黄泉之水,以滋藤蔓,上取九天甘露,而孕本根。

古人对优良山药的评价是,“虽处处皆有,亦以怀产者为胜。色白,味甘,性平。凡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肾虚遗滑等证,皆可用之。不寒不燥,为补虚羸之药品(《本草便读》)。

“怀产者”就是指的怀山药,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山药。“怀”是指怀庆府,也就是现在的焦作,明时辖6县,清时辖8县,府邸在沁阳。

山药之美,由来已久。唐代医学家甄权曰︰“凡患人体虚羸者,宜加而用之。”也就是说,只要身体虚弱的,都可以用,也可以加在其它药物中服用。

我觉得,每种药物,只要《神农本草经》对其功效描述了,基本就定性了。后世各家本草,或奉为圭臬,或加以发挥,或予以解说,当然也有曲解者,以致以讹传讹,但毕竟是少数。

山药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气味甘、平,无毒。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为了把《本经》所列的药物功效通俗一点,《本草经解》专门为它当“翻译”。

“山药气温平,禀天春升秋降之和气,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升味和,阳也。脾为中州而统血,血者阴也,中之守也。甘平益血,故主伤中。脾主肌肉,甘温益脾,则肌肉丰满。故补虚羸。肺主气,气虚则寒邪生;脾统血,血虚则热邪生。气温益气,味甘益血,血气充而寒热邪气除矣。脾为中州,血为中守,甘平而益脾血,所以补中。脾主四肢,脾血足,则四肢健。肺气充,则气力倍也。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气温禀春升之阳,所以益肝而强阴也。久服,气温益肝。肝开窍于目,目得血则明,气平益肺而生肾。肾开窍于耳,耳得血则聪。味甘益脾,脾气充则身轻。脾血旺则不饥。气血调和,故延年也。”

《本草经读》:“凡上品俱是寻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出久服二字。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

条文中出现了两个“补”字,一个“补虚”,可以理解为补一切虚弱。所以《药性论》说“补五劳七伤,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何谓“五劳七伤”?“五劳”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五劳七伤”通常泛指各种身体虚弱疾病。元·刘唐卿《降桑椹》:“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意思是他会治疗各种病。

《本草求真》说山药能“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润皮毛就是润肌肤,也就是具有美肤的作用。

学伤寒金匮的都知道张仲景有个大方药叫薯蓣丸,主药就是山药(薯蓣)用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虚劳”前面已经讲了,这里的“虚劳”当是干干瘦瘦,虚弱,酸软,无力,干枯,瘦弱而言。并且,不只是“虚劳”可用,连经常感受风邪导致的很多虚弱疾病,都可以用这个药丸治疗。

仲景轻易不出大方,三两个大方中这是其一,广泛用于补虚,法力无边。

遇到有人脾胃虚弱,没有胃口,不爱吃饭,笔者最喜欢推荐的药方就是《圣济总录》的山芋丸:山药、炒白术各30克,人参3克。打成细末,每次6克,每日两次,饭前热水冲服。药方虽小,能力不少,健脾养胃,和《医宗金鉴》的开胃进食汤有得一比。

张仲景还有一个用山药的药丸叫金匮肾气丸,这个药丸不得了,堪称秘方中的秘方,疗效之好,历千年而不衰。中药就是一个奇迹,现在吃现在有效,将来吃将来有效,没有抗药性,一直都有治疗性。不像抗生素,用着用着抗药了,而中药丸是创制出一个来,就能一丸千年,可以世世代代用下去。比如,金匮肾气丸是,六味地黄丸是,独活寄生丸是,麻黄汤是,桂枝汤是,小柴胡汤是……

金匮肾气丸也称仲景八味丸,方中也是用了山药。李东垣说:“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物润之。”山药色白入肺,多汁滋润,故能润泽肌肤。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食两用的天下第一补品铁棍怀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