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全名Puerarialobata(Willd.)Ohwivar.thomsonii(Benth.)VaniotderMaesen,是一种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隶属于豆科葛属。这种植物因其根部肥大、茎枝上覆盖着黄褐色短毛以及三出复叶等特征而广为人知。粉葛的花期从6月持续到9月,其荚果为长椭圆形,扁平状,密被长硬毛,长度可达10-1厘米,宽度为1-1.厘米。
粉葛的产地与生长环境粉葛广泛分布于不丹、缅甸、老挝、菲律宾、琉球群岛、越南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区。在中国,它主要生长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份的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粉葛的药用价值粉葛的根部常被用于中药中,亦称为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以及透疹等功效。它可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泻泄热痢以及高血压颈项强痛等病症。同时,粉葛也是一种营养丰富、药食两用的绿色食品,其茎皮纤维可织成葛布或作为造纸原料,葛渣则可培育食用菌,叶片则是优质的青饲料。此外,葛花还可制成具有解酒和美容功效的葛花茶。
药用及功效粉葛在中药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药用价值,还因其独特的采收与加工过程。
粉葛的采收与加工粉葛的采收期在冬季。采收后,需要经过洗净、去皮及硫黄熏蒸等工序,最终制成粉葛条或粉葛片。
粉葛的药材性状与性味归经药材质地沉重,硬度较高,并富含粉质。其根部在晒干后呈现出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表面的颜色是黄白色或淡棕色,若未去除栓皮,则呈现灰棕色。药性上,它属于凉性,具有甘甜和辛辣的味道,主要归属于胃经和脾经。
粉葛在临床与研究粉葛在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中展现出众多疗效,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药材。
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粉葛被广泛用于治疗外感发热、headaches、项背强痛等症状。它的成分支葛素显示出显著的心血管效应,是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及降压的有效成分。
粉葛的化学成分与使用禁忌粉葛中含有的黄豆苷元、黄豆苷以及葛根素等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使用时应注意,因粉葛的药性偏凉,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因此胃寒者需谨慎使用,特别是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