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农村报」
“志愿这样一种善意,一直在中国的文化中像一条河一样在流淌。”今天(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前在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白岩松将志愿精神视为解读国人内心的一个密码,他认为,有多万在册志愿者的广州“是现代意义的志愿服务开展的非常好的地方。”
社工服务作为一种现代意义的志愿服务,在广东被广泛应用于民生改善领域,首批从高校招募的多名乡村振兴志愿者已奔赴广东省内各地。随着“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推进,社工服务将全面覆盖广东所有乡村,社工群体正以涉农服务参与乡村振兴。
广州市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炭步镇社工服务站社工罗燕妮,就是社工涉农服务探索中的一只领头羊。如何秉持利他主义找到一种让低收入村民更好地生活的方式,是她最关心的事情,她的解决办法是农耕帮扶:社工站承包农村闲散用地,规划建设农场,请炭步镇低收入村民当管理员,所得收益归他们。这既能增加低收入村民收入,也为他们找到了一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还能激发乡村活力。
罗燕妮的计划已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落地,得名“金种子”。今年5月,“金种子”在第八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中获评“助力乡村振兴”类项目,获得广州福彩公益金7万元支持,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资金。
撒下“金种子”,社工助农新尝试
炭步镇文岗村芋头熟了,罗燕妮和同事到村民谢叔田间谈定了一场亲子活动。谢叔留两列番薯平价出售给社工站,罗燕妮和同事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来体验挖番薯、烤番薯、煮糖水。“这是我们第10场农耕教育亲子活动,前期是不收费的,现在会适当收些费用,一般人均50元左右。”罗燕妮说,通过社工向农户认购农产品,加上现场亲子家庭的购买,相当于双重助农。
罗燕妮帮助村民收番薯
农耕教育亲子活动很受欢迎。今年中秋节,思“源”农场开展农耕体验+古村一天游,连续两天两场活动参与人员近人,有不少广州城区赶来的家庭。大家漫游古村,体验农耕,品尝农家美食,开心而满足。为了吸引游客,今年以来,社工站还聘请专长志愿者在乡村做了“墙绘”。
配合亲子活动做的宣传墙贴
罗燕妮是炭步人,因为从小对炭步古村有深厚感情,罗燕妮很享受下村开展社工服务。“金种子”计划,就是在罗燕妮下村工作时萌芽的。
70岁的谭伯是文岗村低保户,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坚持种田,地里芋头、番薯、粉葛啥都有。等丰收的时候,罗燕妮和同事们总会去地里帮他收,但怎么买呢?
罗燕妮想到了亲子消费。有的家长既想带孩子体验割水稻、拔花生、挖芋头、刨番薯的快乐,也想买下这些自己亲手丰收的东西,结合炭步镇闲置农田较多、利用率较低、处广州市郊区的区位,罗燕妮和同事们想,何不发起一项农耕公益项目,以炭步镇古村农耕教育体验为主线,以社工服务介入农耕助困?那时,广州市社工服务站推广“1+1+3+x”工作模式,鼓励社工们因地制宜,通过“X”特色项目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工作服务。于是,“金种子”炭步农耕公益助困帮扶项目启动。
“金种子”让荒地变绿野
亲子活动接连不断的思“源”农场正是“金种子”落地项目。思“源”农场共10亩,脱胎于茶塘村“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的统称)。今年10月首批开放30块田地,每块地30平米,不但围有栅栏,还有地块编号,日常由合作农户任管理员打理,“金种子”项目提供免费的种子、肥料,收成主要归管理员,部分收成认购、义卖所得扣除成本后也归管理员。
如今,思“源”农场还开放“地主”认购,欢迎个人或企业以一年或半年期认购田地,田地收成定期回馈给“地主”。“开放地主认购,是为了支持项目可持续发展。”罗燕妮透露,已有数位“地主”认购了田地。
金晖、洋房、菜畦,老人安居田园
除了思“源”农场,“金种子”项目还开发炭步镇其他村闲散田地建设“大农场”。截止目前,“金种子”项目服务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低保低收入困难群体超人次,为困难群体增收超过元。现在茶塘村的阿叔阿姨们,见到罗燕妮都熟络地打招呼,和她说地里、家里的情况,总将新收的菜给她塞上一把,罗燕妮总说,“这菜好大好靓啊!阿姨你带回家吃,吃不完的就收回去晒菜干,我再帮你拿去义卖。”
农场里的亲子游客
“现在个个都笑眯眯,之前可不是这样的。”罗燕妮笑着说,思“源”农场最初在招管理员时,农户们看到是荒地、水源较远,都不太愿意来耕作。农户罗阿姨吃了“头啖汤”,菜籽、肥料、农药免费发放,菜也很快有收成了,还有社工帮着管理。很快,越来越多的农户赶来签约,30块地都有了管理员。
汤阿姨是茶塘村人,看着11月初刚承包的两片菜地长势喜人,又在栅栏的外围堆了土补种了一排菜心。“有地种当然开心,自己种的菜放心,家里也不用买菜了!”
给菜园子浇水的阿婆
75岁的汤伯夫妇也管理了一块菜地,“种菜当是锻炼身体了!”汤伯说,现在家里没田地了,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种点菜还是力所能及。就在10天之前,汤伯的白菜收割,罗燕妮和同事组织了一场亲子活动,孩子们来体验收白菜、晾晒菜干、煲菜干汤,家里热闹起来,“能给孩子们普及农业知识,我们很开心。”
茶塘村老人们的笑容多了,思“媛”农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令他们重新找回了耕作的快乐和农民的价值。这正是“金种子”计划助人自助的真谛所在。
罗燕妮帮阿婆摘菜
社工涉农有何作为?罗燕妮认为,社工从事公益事业,在对接困难群体、链接资源方面有经验优势,开展农耕助困服务,更能在田间玩出新花样。思“源”农场渐入佳境后,她将目光投往炭步镇其他村子的耕地、农场,期望扩大“大农场”版图,为此她走访了炭步镇很多村民。
“步云村李叔、罗姨夫妇的农场也是备选场地之一,除了耕地,”罗燕妮开心地说,“他家还蓄了一口鱼塘,养了不同品种的鸡。”罗燕妮设想着,纳入“金种子”项目后,可以在这里增加动物喂养体验,让孩子们获得更多乐趣。
斜阳金晖下的青青菜畦
“借助农户的场地,组织城区亲子家庭、青少年等进行农耕体验、参观学习等,让他们享受种植乐趣的同时体会到行善助困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拓宽农作物销售渠道,也能推动农户更好地开荒利用土地,规划农事。”罗燕妮表示,这是“金种子”计划更深层的目的:充分发挥农村的土地、技术优势,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搭建公益助困帮扶平台,为辖区低保低收家庭开拓灵活就业的机会。
以生命温暖生命,助人自助的真谛
在同事眼中,罗燕妮一到农田就放飞自我,像换了一个人。“做农耕教育助农帮扶,她是真的一心扎进去了。”与罗燕妮共事5年的周社工表示。
说起农村,罗燕妮的双眼闪烁着童真的光彩,“能看着作物一天天成长,再到收获,那种感觉特别好。田野里也能引发好奇心,像芋头是沉下去的好还是浮出来的好,总能和农户学到很多知识……”罗燕妮开心地说。
在她看来,“金种子”代表希望,通过农耕体验让年轻一辈体会农耕乐趣,让传统农耕文化得到精神的传承。而项目要继续发展,还是要做好品牌,做好定位摸查,知道农作物的亮点,结合本土特色进行提炼,赋予故事,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争取爱心企业的支持和更多平台的合作。
运营“金种子”项目的同时,罗燕妮对本职工作也毫不懈怠。与其他同事一样,她负责两条村的社工驻点工作,包括藏书院村、华岭村长者服务和个案、小组服务,以及保持对青少年个案的追踪管理。
从事社工服务,罗燕妮发自内心地开心
穿上黄马甲,社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如今从事社工服务近六载,罗燕妮感触颇深,“社工专业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帮助困难群体获得独立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是一种理解,帮助困难群体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成长是另一种理解。”
在启动“金种子”社工助农项目之前,罗燕妮主要负责青少年群体的社工服务。接手的学生有辍学、自闭的,有孤儿,在她的干预下,学生们接受她的坦诚,对她诉以心结,在她的鼓励下重振学业。有一个辍学的女生,在她的帮助下上了大学,如今也沿着她的足迹,利用闲暇时间做志愿者。
同事评价她,“对工作热忱,一直在适应岗位,也一直在突破自我”“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用生命影响生命”。
如今做着最爱的农耕教育助困帮扶,罗燕妮是快乐而满足的。“金种子”项目能走多远,她不知道,但可以确信的是,公益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即使以后不做社工了,我还会继续做志愿者。”
严亮周晓凤
冼伟锋马炳华陈振兴李思敏
江玲
陈静
吴秒衡谢进扬
梁罗娜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