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乡村振兴特色精品乡村巡展
在东涌镇西南部、西樵水道边,
坐落着南沙细沥村,
近年来,
细沥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改建荷花池、开展每月
“最清洁”家庭评比活动,
同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全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因地制宜选择治污模式
在流过细沥村的细沥涌边,
原先的违建均已经拆除,
目前正在进行
河涌两岸绿化工程。
“我们村在推进河涌拆违和整治的同时,也同步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整治工程。”细沥村村委书记高锡钊告诉记者,年,全村第一期农村污水治理中,推进建设污水处理池7个。在第二期农村污水治理中,细沥村内新建了米污水主管,米支管及接户管以及两座污水处理终端,新建管道区域内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达标率%。
“在治污模式选择上,细沥村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治污模式。”高锡钊表示,通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细沥村的人居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指数也提高了。
每月开展“最清洁”
家庭评比活动
细沥村还大力开展
美丽乡村建设。
虽然冬日已至,
村里的大荷花池荷花凋谢,
但在夏日荷花盛开的季节,
这个面积达到
平方米的荷花池
成了村民避暑、健身、
散步的绝佳场所。
年,细沥村将村内沙栏队有多年莲藕种植历史的池塘改建成荷花池,扮靓了整个村庄。
走在细沥村的路上,小南看到,不少村民家门边悬挂着一块“卫生家庭”的奖牌。原来,这是细沥村每月开展“最清洁”家庭评比活动的成果。评比活动通过”以奖促治”的奖励机制,逐步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细沥村率先申报成为第一批南沙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细沥村“知多D”
细沥村
位于西樵水道上、下横栏涌口东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明军在虾沙窝屯(今鱼窝头)屯军垦田而形成,明代属番禺县沙湾司管辖。该村世居村民第一大姓为梁姓,南宋时从韶关南雄珠玑巷迁移至广东顺德,清光绪年间从顺德迁移至该地;第二大姓为王姓,南宋时从福建迁移至广东番禺沙湾,后从沙湾迁移至该地;第三大姓为陈姓,南宋时从韶关南雄珠玑巷迁移至广东坑头村,明洪武年间从坑头村迁移至该地。
细沥村传统经营为种植甘蔗、香蕉及养殖“四大家鱼”。目前,全村经济以工、农业协调发展为主,村内有1个工业园,主要产业有木制品、包装制品、工艺制品等;农业主要种植花卉、果蔗及香蕉等,特色农产品有粉葛。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犀利犀利犀利细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