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刚刚过去的周末,鹤山市宅梧镇香草小镇十分热闹,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游览欧式香草花园,体验绿皮火车宿舍,品尝地道香草美食……
香草小镇是宅梧镇近年为发展生态旅游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过去,由于建设用地紧缺,项目进度缓慢。去年开始,鹤山市探索试行“点状供地”,打破原有片状供地模式,实行“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点对点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问题解决后,项目发展更快,还能带动周边村庄和村民增收。”香草小镇项目行*主管王晶卿说。
香草小镇只是鹤山市“点状供地”*策的受益者之一。今年,鹤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将*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原动力,加快探索运用“点状供地”*策,及时出台《鹤山市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突破瓶颈问题,激活乡村产业项目活力,推动乡村产业项目落地。目前,鹤山已有10个乡村产业项目享受到“点状供地”*策。
●南方日报记者任龙
通讯员朱强
困局
用地不足影响乡村产业项目发展
香草小镇项目位于鹤山市宅梧镇东南方向,总投资约1亿元,周边绿水环绕,青山连绵。走进香草小镇,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多种香草植物飘香四溢,各类基础设施也迎来了快速建设期。
然而,就在一年前,香草小镇项目还面临着用地不足的问题。香草小镇项目原本计划分三期投资建成,园区总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约为25亩,主要包含有六大区(香草种植区、蔬果区、特用作物区、露营区、香草育苗大棚区、生态园区)和五大馆(主场馆、研学活动馆、花园美食餐厅、手作美学馆及闻香馆)。受用地指标制约,六大区加快建设的同时,五大馆进度缓慢。
“近两年,项目发展很快,为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我们新规划了民宿和其他一些旅游基础设施,由于建设用地不足,很多项目迟迟不能开建。”王晶卿说,各级*府一直在想办法帮助解决项目发展问题,为了解决游客食宿问题,小镇临时配置了露天饭堂。住宿方面,则从外地运来一列绿皮火车,改造后作为临时宿舍,打造景观的同时,满足游客住宿需求。
土地资源是乡村产业项目发展的基础。鹤山市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自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鹤山市涌现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茶叶、粉葛、花卉、香草及果蔬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不少产业项目也和香草小镇项目面临同样的问题——建设用地不足。
“虽然鹤山农业产业基础不错,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要想继续做大做强,满足乡村产业发展合理必要的用地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鹤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传统供地方式,现有规划的乡村产业用地,在土地利用性质转换上有很大困难,已成为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
鹤山茶产业就是例证之一。近年来,在鹤山市茶叶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茶叶加工、农旅融合等项目开发大多依托山地、水体等自然生态空间,建设用地规模小且分散,按传统片状供地的方式,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
上述相关负责人分析,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各村土地资源分散,很难承接大型产业项目落地。与此同时,各地每年的用地指标基本固定,很难同时确保多个乡村文旅项目用地需求,加之建设用地指标要求占补平衡,占多少补多少,农村本身要承担土地复垦任务,更难拿出大片建设用地。从产业项目投资方来看,传统供地方式对资金要求过高,乡村旅游项目资金回报期又较长,片状供地资金压力大,也不划算。
破题
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点状供地”是一种创新的土地获取方式,“点状”是相对于原来的片状而言的。“点状供地”将项目用地区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建多少供多少”,剩余部分可只征不转,按租赁、划拨、托管等方式供项目业主使用,项目容积率按垂直开发面积部分计,不按项目总用地面积计。
“点状供地”并非鹤山首创。早在年,广东省就开始探索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省*府出台的《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5%)“用于零星分散单独选址的乡村旅游设施建设”。近两年,全国各地纷纷探索试行“点状供地”,破解乡村产业项目发展瓶颈。受此启发,鹤山市于去年开始着手探索“点状供地”。
摸清底数是探索“点状供地”第一步。为此,鹤山农业农村部门多次开展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调研摸底工作,结合建设省级茶叶产业园契机,收集形成鹤山全市乡村产业用地需求清单。同时,与鹤山市自然资源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达成优先支持发展茶产业项目的共识,从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用地布局等方面考虑,梳理出一批可实施的茶产业“点状供地”项目。
从制度层面推进乡村产业项目用地模式改革。目前,鹤山市已推出一系列推进“点状供地”*策举措,在江门地区率先编制并印发《鹤山市实施点状供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明确“点状供地”的使用范围、规划选址,以及属地镇(街)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实施程序、后期监管等内容,规范化推动实施“点状供地”。
结合农村实际确保改革落地见效。通过强化宣传培训,鹤山进一步优化简化“点状供地”项目审批程序,强化“抱团”编制,降低项目落地费用;强化分类审批,节约企业用地成本;强化灵活运用,落实建设用地指标等举措,切实推动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工作落到实处。
鹤山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符合规划选址的“点状供地”项目,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功能布局和地块,并采用“抱团”的方式,减轻村集体、企业的负担。其中,首批试点中,宅梧镇报送的3个乡村产业“点状供地”项目,统一打包给专业公司编制实施方案,节省了费用,提高了效率。这也标志着鹤山探索“点状供地”正式落地。
成效
10个乡村产业项目实现“点状供地”
经过一年探索,“点状供地”正成为助推鹤山乡村产业项目发展的新动能,不少村庄也享受到了这一新*策带来的红利。宅梧镇白水带村是其中之一。
走进位于白水带村的鹤山市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树遍野,满眼皆绿,勤劳的茶农在忙碌中收获喜悦。“产业园一期已建成约亩,既有白水带村的土地也有邻村靖村的地。”白水带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一凡介绍,得益于“点状供地”*策,两个村盘活了村民分散的土地资源,共同承接了茶产业园项目,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探索实施“点状供地”的同时,鹤山还在“点”上谋发展、求突破、促增收,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项目落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招商引资持续向好。目前,鹤山已确定10个乡村产业项目先试先行“点状供地”*策,包括:古劳镇茶山生态园、址山镇盛农种植园、宅梧镇香草小镇、宅梧镇联威茶园、宅梧镇态和然茶园、共和镇来苏茶场、宅梧镇千祥云集旅游公司特色民宿项目、古劳镇华侨城古劳水乡生态旅游度假区、鹤城马耳山乡村旅游项目、龙口镇生态园。
“鹤山市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前提下,发展乡村产业项目正当其时,顺理成章。”鹤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点状供地作”为一种更加灵活、更加精细的土地利用*策,符合新时期土地利用活动的发展规律以及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能有效降低建设活动对乡村土地农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用好用活“点状供地”*策,能实现“建多少,转多少,供多少”,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下一步,鹤山市将继续大力实施“点状供地”*策,盘活乡村闲置集体土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项目落地成本,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精准助推乡村振兴,奋力谱写鹤山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